“苏超”如何踢出长三角文体旅嘉年华?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5-06-12 10:47 6月11日,浙江杭州“00后”张子铭定了一个19时的闹钟,提醒自己抢购2025年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下称“苏超”)无锡对阵常州的球票。他笑称:“想去现场看看常州能不能守住最后一名的‘宝座’。” “苏超”成员系该省13个设区市,他们分别组建以城市命名的代表队参赛。自5月10日开赛以来,该赛事迅速“破圈”,成为现象级体育IP。徐州与宿迁的“楚汉之争”、南京与无锡的“盐水鸭VS水蜜桃”对决等趣味话题,不仅点燃了线下观赛热情,更在社交媒体上掀起讨论热潮。 作为民间赛事,“苏超”的爆火为长三角地区文体旅发展带来什么启示? 4月26日,杭州市保俶塔实验学校(西溪校区)第八届足球节活动现场。曹丹 摄 浙江省文化和旅游智库专家、浙江工商大学文化和旅游创新发展研究院院长易开刚在受访时表示,“苏超”的“出圈”首先得益于足球运动的天然吸引力,但更关键在于其“地缘身份+草根叙事”的独特设计。 “苏超”以城市为单位组队,要求球员具备本地户籍或学籍,强化了“为家乡而战”的集体荣誉感。同时,赛制规则限制专业球员人数不超过3人。官方数据显示,本次联赛参赛球员中65%为快递员、教师等普通从业者,打破了职业足球的精英壁垒。 “这种‘本土化+平民化’策略,与贵州‘村超’异曲同工,但依托长三角深厚的经济文化底蕴,更具延展性。”易开刚介绍,参赛的13个设区市全部跻身2025年度中国百强城市,“这种经济实力既保持了‘散装江苏’的个性,又形成了良性的竞争生态,让赛场上的对抗更具看点”。 “苏超”的另一爆点,在于将地域文化转化为鲜活的IP符号。各城市的历史典故、美食特产、特色产业纷纷成为赛场内外城市代言符号。 “楚汉之争”、“太湖三霸”变成“太湖三傻”、“南哥”之争……这些充满趣味性的“梗”在社交平台上经网友二次创作,形成滚雪球式的传播效应。看似轻松的调侃,实则是千年文化积淀的现代化表达。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系副教授叶顺看来,“苏超”的成功还在于当地文体旅部门巧妙地将线上流量转化为线下消费需求,让赛事与文旅形成闭环,把城市间的“内斗”变成共同繁荣的嘉年华。 常州推出的“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特产销量翻倍;盐城凭球票免费领取鸡蛋饼,吸引上万名游客打卡…… “这些看似‘赔本’的买卖,实则是城市体验经济的精准投放。”叶顺分析道,“球迷跨城、跨省观赛,产生‘一人观赛,全家旅游’的乘数效应,彻底激活了消费链条。” 长三角地区发达的交通网络,也为“苏超”的火爆“添柴加薪”。易开刚说,城际交通的便利让观赛从“专程消费”变为“日常休闲”,“球迷完全可以下班后坐高铁去看比赛,吃完夜宵再回家,这种‘微度假’模式与‘Z世代’的消费习惯高度契合”。 叶顺建议,未来长三角地区可进一步探索“文旅一卡通”跨省通用机制,借鉴“苏超”的城市对抗模式,通过历史IP联动开发跨省CP,打造“月月有赛事、城城有互动”的文体旅新格局。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中国文旅传媒网”、“文旅传媒”、“文旅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如有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4)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962337398@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内容删除。https://cctmcn.com/sys-nd/8130.html
文章分类:
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