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降少年”公共场所炫技意外频发 速降运动应如何规范发展?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5-06-10 16:25来源: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 一群看上去只有十几岁的少年,骑着山地自行车,不戴护具、无视人流,在城市的商圈楼宇、公园广场,从台阶、高坡等数米高的位置急速俯冲而下,过往行人不得不紧急避让……近期,一些未成年人在公共场所骑速降自行车炫技的短视频广泛传播,引发市民担忧。其中,部分“速降少年”因操作失误引发危险伤及自身,更有甚者,自行车失控撞倒路人。看似炫酷的极限运动,存在哪些安全隐患?速降山地自行车运动又该如何规范发展、不负热爱? “骑车一般就玩儿刷街” “我们都是自己练” “我觉得还是需要一些冒险精神的” …… 在一些短视频中,骑行少年从数十级人行楼梯一跃而下,有惊无险地“着陆”后,这些追求到刺激的孩子们欢呼雀跃,全然不顾一旁行人的感受。而在短视频平台上,未成年人骑着速降自行车,从城市街道、地铁站等公共场所的台阶上腾空而起、肆意炫技的视频并不少见。记者搜索发现,仅有个别博主会在此类视频中标注“危险行为,请勿模仿”,评论中也不乏“这样长大的孩子才有血性”“不要扼杀孩子的冒险精神”等声音。 市民卢女士曾亲眼见到如此高风险的行为在十几岁青少年群体中风靡。对于这些“速降少年”把挑战危险当勇敢和个性的“玩儿法”,卢女士至今心有余悸。 卢女士:城市商圈、公园、骑行道都是公共空间,是满足市民日常休闲娱乐、社交需求用的。如果公共场所能玩降速自行车,就好比在公园里练习扔铅球、在商场里练习射箭,都存在很大的公共安全隐患。 什么是速降运动? 速降运动是一项以技巧性下坡骑行为核心的山地车竞技项目。山地车运动是一项在山地环境中进行的体育项目,其竞赛规则要求选手从山顶骑行至山脚,以个人计时赛形式决出胜负,用时最短者即为冠军。 近年来,该运动已衍生出城市速降赛这一新型竞赛形式。例如,上个月重庆市就举办了一场由政府主导的城市速降赛事。此类赛事会预先划定比赛区域,设置围挡及赛道标识,构建专门的竞赛空间,并禁止观众进入,中国山地自行车速降选手肖聪认为这种组织方式是合理可行的。 然而,若在公共空间随意进行速降活动,且未确认下方是否存在行人或车辆,则具有极高的危险性。这种危险不仅威胁骑行者自身安全,还会危及道路上其他交通参与者。 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教授杨占东表示,速降运动讲究在坡度大、障碍多的自然或人工赛道中高速下坡,专业速降不仅需要专门设计骑行路线,还要配套完善的缓冲区、技术处理区和紧急救援机制。 杨占东告诉记者,速降运动对参与者的体能、技巧和心理素质要求极高,应当在接受过系统训练和专业指导后进行,同时对装备要求也非常严格。 而作为专业速降骑手,肖聪对这项户外极限运动存在的受伤风险有深刻的认知,在他看来,短视频中很多炫技的少年缺乏佩戴护具等安全意识,而在城市公共场所这类容错率更低的非专业赛道上摔倒、受伤,对骑行者而言往往更加危险。 肖聪介绍,骑行必须佩戴护膝、护肘、头盔、手套,而且头盔必须是全盔加风镜,整个脸都要护住。在一些特别危险的赛段还要带护颈,这样可以防止扭到脖子。 多位业内人士表示,当下,很多青少年对速降运动的认知存在偏差,认为这只是一项街头新兴潮流项目,高速骑行带来的强烈氛围感,外加青春期渴望通过“博眼球”得到外界关注,也让一些青少年盲目加入“速降大军”,跟风模仿短视频里的危险动作。 速降运动如何走向专业化和系统化 虽然近年来速降运动已经进入大众视野且日渐发展,但社会关注度相对有限,专业训练和竞赛场地稀缺、配套设施不齐全等矛盾尤为突出,这也导致不少速降爱好者只能凭借热情从网上学习动作,再来到城市公共空间中练习,为安全问题的发生埋下隐患。资深山地车赛事解说王佳伟坦言,目前国内亟需一套速降运动参与者的培训体系,且在这一体系下,可以充分利用城市中的特定空间实现专业训练。 例如,当人们观看山地车速降比赛视频后,可能会产生“这项运动非常酷炫,我希望能像那些选手一样出色”的想法。那么,如何通过系统化的能力提升逐步实现这一目标?目前,国内在这一领域的培养体系尚不完善。 事实上,即使在城市环境中,无需前往山地,骑行者也可在平地进行控车训练,例如利用小型道具提升重心控制能力,接受基础训练以培养基本车感,并循序渐进的进阶至山地骑行。关键在于建立一套标准化、可复制的考核与培训体系。只有当参与者切实感受到自身能力的逐步提升,并通过阶段性训练最终达到高水平选手的标准,才能真正体验到山地车运动的乐趣所在。 据了解,在2032年澳大利亚布里斯班奥运会上,速降将成为正式比赛项目。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副教授杨占东表示,在支持速降运动推广普及的过程中,还要将其充分纳入城市体育发展规划,以守护好公共安全与城市秩序为底线,在骑行友好城市的建设上给予速降等各类骑行运动更多发展空间。 杨占东认为,一是对赛道做专业的设计,二是对安全保障做专业的设计。也可以对城市边缘、郊外公园,或者城市一些人流量不那么大的空间进行改造,满足挑战自我的需求,也可以将风险控制到安全范围之内。 在引导速降运动走向专业化和系统化的同时,杨占东进一步指出,还要真正发挥这一项目在青少年体能锻炼、心理塑造和社交互动方面的积极作用,帮助他们在安全可控的环境中释放活力,推动青少年速降运动的规范化发展。 杨占东介绍,部分青少年选择在城市里“野骑”,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缺乏专业指导及便捷的学习途径。相关政府部门可通过组织骑行社团、举办速降体验活动、开展公益教学项目等方式,为青少年提供科学系统的训练指导。此类培训应涵盖骑行姿势、制动技术、路线选择、风险预判及安全防范意识等基础内容,从而帮助其建立正确的运动认知。 尤其是青少年正处于社会化的关键发展阶段。家长应当充分了解子女参与的运动项目特征,通过加强沟通与监督,引导其在符合安全规范的环境中培养运动兴趣,实现健康发展。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中国文旅传媒网”、“文旅传媒”、“文旅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如有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4)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962337398@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内容删除。https://cctmcn.com/sys-nd/8075.html
文章分类:
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