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王墩一号墓出土1万余件文物 确认墓主人身份为楚考烈王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5-01-09 17:09来源:央视新闻 记者从安徽省文物部门获悉,淮南武王墩一号墓的野外考古工作日前已全部结束。 武王墩墓地是一座带围壕的大型独立陵园,面积约150万平方米。武王墩一号墓共出土各类文物1万余件(组)。根据墓葬规模和结构形制、出土文物及文字材料,对照历史文献综合分析,武王墩一号墓主人身份基本可以确认为《史记·楚世家》记载的战国晚期楚考烈王。
武王墩墓地利用古河道修筑围壕,整体近似方形。武王墩一号墓坐落在陵园中部,上部保存高约14米的封土,墓坑为近方形竖穴土坑,边长51米、深20米,东侧有长约42米的斜坡墓道,墓坑四壁有21级台阶逐级内收,坑内填土层层夯实。墓坑中部用枋木构筑“亚”字形椁室。 椁室分为九室,中央为棺室,内置三重髹漆木棺,棺室四周分列八个侧室,放置各类随葬器物。椁室所用木材上均写有墨书文字及与之对应的刻凿符号,标示椁板方位和侧室名称。墨书文字格式大体一致,是目前发现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楚国墨书文字。 武王墩一号墓出土最高等级的礼器组合,包括基本完整的礼容器、礼乐器组合,是讨论楚国丧葬礼制中“器用制度”的重要资料。礼容器核心为九件一组的束腰平底升鼎,与之搭配的八件铜方座簋、八件铜簠,构成当时九鼎八簋八簠的最高等级器用组合。礼乐器包括两套共23件编钟、一套20件编磬,不少于50件一套的瑟,至少5种类型的鼓,以及不少于10件一套的竽。乐器组合面貌与战国早中期高等级楚墓相比变化较大,大型组合编钟被丝竹类乐器取代,体现了战国时期楚国礼乐文化的发展演变。 发现“以俑代人”的殉葬系统。一号墓西侧室出土280件木俑,其中西一室初步推测是一座仪仗俑室,80余件木俑与漆木模型车、木模型剑、竽同出;西二室初步推测是一座歌舞俑室,200余件与漆木模型车、瑟、竽等同出。武王墩一号墓木俑规模大、种类多、保存完好,属楚墓中首见,其性质应是墓主生前出行仪仗、乐舞队队伍的明器化呈现。 考古领队宫希成还强调,“此次墓葬里面发现了数量比较多的占卜用龟甲。像这么集中的大量的发现还是第一次,背后到底蕴含了什么样的意义,或者是能给我们解决什么样的具体问题,还需要后续进一步深入研究。” 武王墩墓地年代明确,陵园布局清晰完整;一号墓是两周时期结构保存最完整、铜礼器组合最清晰、身份最明确的王级墓葬,规模巨大、结构复杂、出土文物众多,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是东周考古的标尺,是楚文化与东周政治制度、科学技术、礼仪风俗、文化艺术的生动样本,是中华文明灿烂成就的突出体现。 (总台央视记者 田云华 邵舒宽)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中国文旅传媒网”、“文旅传媒”、“文旅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如有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4)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962337398@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内容删除。https://cctmcn.com/sys-nd/4815.html
文章分类:
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