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吃”的人更年轻 吃饭一个小改变可减慢衰老速度 二维码
发表时间:2024-12-26 17:13来源:央视新闻 在“吃”这件事上,很多人仅仅认为吃饱了就行,却往往忽视了饮食习惯对于身体健康的影响。实际上,许多医生经常强调的一句话,“好好吃饭比吃药更重要”。 确实如此,日前有研究发现:“会吃”的人真能更年轻,只需对日常饮食一个简单改变,就可以让衰老速度更慢、血压也更好! 吃饭1个改变 衰老速度减慢 日常饮食中,你是喜欢经常尝试不同的食物,还是总是喜欢吃自己经常吃的食物?2024年10月,我国研究人员在《医学前沿》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发现:日常饮食吃得“杂”一点,衰老速度就越慢。 这项研究纳入超过2.2万名参与者的饮食数据进行分析发现:饮食多样性和表型衰老加速之间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多样化饮食或在减缓生物衰老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 换句话说,日常饮食中吃得食物种类越多越“杂”,身体的衰老速度相对会更慢一些。这也提示我们,好吃的食物、自己爱吃的食物不要一直吃,也要多尝试一些新的食物,保持饮食多样性。 吃得“杂”一点 血压也会更好 2024年12月,我国研究人员在《高血压研究》(Hypertension Research)发表的一项基于我国健康与营养调查的分析研究发现:对于我国成年人来说,食物多样化程度越高,高血压发生风险越低。 这项研究共纳入超1.1万名成年人,评估了12组主要食物的种类和摄入量与新发高血压风险之间的关系,在随访6年期间,有3867人患上了高血压。 研究通过分析发现,食物多样性评分与新发高血压风险呈“L型”负相关关系。日常饮食中食物多样化程度较高的人,比食物多样性较低的人,新发高血压风险降低36%。 想要吃得“杂”一点 记住这几点 想要吃得“杂”一点,正如《中国健康生活方式预防心血管代谢疾病指南》中建议的,国人应采用“中国居民平衡膳食”模式,即:食物品种多样,以谷类为主,注意能量平衡,多食蔬果、奶类和大豆,适量鱼、禽、蛋、瘦肉,减少盐和油,限制糖和酒,经常饮茶。 1主食:优选全谷物 与白米、白面等精制谷物相比,全谷物含有更多的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等。增加全谷物摄入有助于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的发病风险。推荐每天至少一餐食用全谷物,建议全谷物和精白米面搭配吃,比如二米饭、八宝饭都是推荐的做法。 2017年在全民营养周期间,中国营养学会多位专家经过遴选和评审,最终评选出“中国好谷物”品类的前10名。特推荐以下食材作为每日多样化膳食的组成成分,替代部分精米精面。 2果蔬:选深色蔬菜 日常饮食中,建议深色蔬菜占总蔬菜量一半以上。每日新鲜蔬菜摄入不少于300克,至少3种,最好5种以上。 例如: 菠菜等各种深绿叶蔬菜; 胡萝卜、西红柿、紫洋葱、海带等深色蔬菜; 特别是十字花科蔬菜西兰花、卷心菜、羽衣甘蓝、大白菜、菜花等。 水果每日摄入200~350克,至少1种,最好2种以上。 例如: 猕猴桃、桃杏李、橘子、柚子、樱桃、小番茄等; 特别推荐浆果类水果,比如树莓、蓝莓、草莓等。 3肉类:选优质蛋白 一直以来很多营养科医生、营养师都倡导大家日常饮食中蛋白质摄入要“增加白肉、减少红肉”,尽量少食用加工肉类。 白肉:禽类和海鲜水产,比如鸡鸭鹅肉、鱼肉、虾、贝类等,这类肉看起来颜色较浅。 红肉:牛肉、羊肉、猪肉等,以及培根、香肠、热狗等加工红肉,这类肉看起来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中国营养学会专家曾经评选出排在前十名的“优质蛋白质十佳食物”,可以照着清单吃~ 4豆类:豆类和坚果 豆类含有谷类蛋白质中所缺乏的赖氨酸,是优质的植物蛋白来源。因此,将豆类(尤其是大豆)与谷物搭配,对改善免疫功能、骨骼健康,甚至皮肤和头发健康,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杏仁、核桃、腰果、榛子、开心果、松子等大多数坚果都富含蛋白质、膳食纤维、钾、镁、锌、硒、B族维生素、维生素E、不饱和脂肪酸等营养。常吃坚果能帮抗炎抗氧化、有助于控血压、维持血糖平稳、预防心血管疾病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周吃50~70克坚果,平均下来每天约10克左右,相当于一小把。 5茶饮:适当喝点茶 红茶、绿茶、白茶、乌龙茶、茉莉花茶……很多人都喜欢喝茶。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茶叶中所含茶多酚、儿茶素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物质。日常适当喝点茶在降低患癌风险、降低全因死亡风险、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等都有一定益处。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建议大家日常少喝含糖饮料。2023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上发表的综述研究表示,高糖饮料摄入与45种疾病风险增加相关!包括肥胖、痛风、糖尿病等内分泌及代谢疾病,冠心病、中风、高血压等心血管疾病,肝癌、胰腺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等。 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带“中国文旅传媒”、“中国文旅传媒网”、“文旅传媒”、“文旅传媒网”的所有文字、图片、视频,版权均属中国文旅传媒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否则即为侵权。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使用时必须保留原出处,如有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下载、使用、转载稿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并自负与版权有关的法律责任。同时,本网保留修改、更正、删节已供稿件的权利。 (3)本网转载内容仅为信息传递,并非商业用途,本网所转载文章内容,并不代表本网观点。 (4)本网转载文章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相关问题,请在壹周内通过电子邮件与本网站联系,邮箱:962337398@qq.com 我们将在第一时间进行内容删除。https://cctmcn.com/sys-nd/4527.html
文章分类:
健康
|